楚天都市报记者刘我风
六神磊磊,一个微信时代逆袭的小号。
六神磊磊,他叫什么名字?做什么职业?有什么样的教育背景?大家一无所知,但他的公众号“六神磊磊读金庸”每更新一次就会刷爆金(庸)粉的朋友圈:《启蒙老师是柯镇恶,又有什么丢人》、《给你几坨金子,照样泡不到黄蓉》、《金庸会议学:会议重要性和开会人数成反比》…………
不是“金粉”也没有关系,因为六神磊磊也谈时政,谈美剧,谈唐诗宋词。一个公众号涉猎如此广泛,有人忍不住在后台留言了:“喂,六神,你究竟是一个人,还是六个人?”那厢回答自信磊落:“六个人?你以为像我这样的人很好找么?一找就能找到六个?”
近日,六神磊磊的公众号文章结集出版,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到了这位神秘的作者。他本名王晓磊,80后,因为小时候长得细皮嫩肉特别招惹蚊子,不得不经常喷花露水护身,遂被家中长辈誉为“六神磊磊”。在中国传媒大学读本科时出版过小说,硕士毕业成为新华社的时政记者至今。
《猛人杜甫:一个小号的逆袭》引发的微信圈论战
记者:为什么书都出版了,还不告诉大家你姓甚名谁?是因为个人公众号上的文章尺度比较大,不能和单位的尺度保持一致?
六神磊磊:那倒不是。我最近更新的一篇微信与“打老虎”有关,很快就被屏蔽了。同样观点的评论,发在新华社的新媒体上,倒是安然无恙。这本《你我皆凡人》既然是微信文章结集,那就一如既往,保持“六神磊磊”的风格。
记者:我知道你的微信,是因为《猛人杜甫:一个小号的逆袭》。在此之后,又连续读到你的多篇微信文章,好奇之下,便猛烈关注了。
六神磊磊:其实《猛人杜甫:一个小号的逆袭》远远不是我的爆款,甚至连我的阅读前十都没有进入。但《猛人杜甫:一个小号的逆袭》引发了一场微信圈论战,其中有个XX网客户端主笔,写了一篇与我商榷的微信,希望我参与论战。我当时太轻率了,说:等他的阅读量过了一万再说!后来他的同事、朋友不断帮忙转发,阅读量终于过了一万,我不能食言,就用朋友的公众号回应了他一篇。唉,如果当初我许诺的条件是“过五万”就好了,那他就很难达到这个阅读量,我也就不必多费口舌。
记者:“等他的阅读量过了一万再说!”这有点年轻剑客的傲娇了。为什么不愿意用自己的公众号回应?哦,此时你的微信号已经逆袭为大号,大号不愿意带小号玩。出版公司告诉过我,你的公众号文章阅读量都在10万+,多篇微信阅读量甚至高达50万以上…………
六神磊磊:呵呵,就像《天龙八部》里包不同说的:“再练三十年,也不配慕容公子去砍他一刀…………”不过,后来,其实,我和这位主笔成了非常好的朋友。
记者(笑):你看,前一秒还是个无情剑客,退后一步就成了德艺双馨的新华社记者。
六神磊磊(笑)。
第一爆款《鲁迅、金庸、古龙会怎么写爸爸去哪儿》
记者:刚才谈到爆款。你的微信爆款是哪几篇?
六神磊磊:一个公众号要吸纳和维系庞大的粉丝群,仅靠几个爆款是远远不够的,必须每一篇都能吸引到足够的注意力。我的第一个爆款应该是《金庸、古龙、鲁迅会怎么写爸爸去哪儿》,其次是《金庸江湖里的三个宣传部长》,以及郭美美事件后的《大人物战斗过的地方》。
记者:你是时政记者,解读时政本来是你的长项。
六神磊磊:我的这个公众号,本来准备取名叫《六神磊磊读新闻联播》,我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了6年电视新闻(本科+硕士)啊!后来又准备取名《六神磊磊读红楼梦》,不是说很多人无书可读时就读《红楼梦》吗?但80后、90后读金庸更普遍,我自己从初中二年级开始读金庸,金庸的书我已经读了八九上十遍。比较来比较去,还是读金庸更百无禁忌,更能够和年轻读者此呼彼应。这个公众号虽然主业是读金庸,但也读时政,读红楼,读唐诗宋词。今年年底,人民文学出版社会出版我一本读唐诗宋词的书,包括《猛人杜甫:一个小号的逆袭》,都会收纳到这个集子里。
韩寒成名那些年,六神磊磊曾经是高分落榜的学霸
记者:可以说,你是在微信时代横空出世,“一出世就风华正茂”。而其他活跃在微信圈子里的著名作者,大多在博客和微博时代已经成名。你的同龄人韩寒,甚至在传统出版年代就已经成名。那时候,你在哪里?
六神磊磊:2000年,我参加高考,是我们省文科大概四十多名或者五十多名。“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”,我还是落榜了。当时同龄人里学渣的代表是韩寒,我曾经打心眼里鄙视他:你编的那些段子,我也能编得出,可是你考试分数能有我高么?同时我又深深鄙视那些成绩好、被老师喜爱的学霸:你们考的分数,我也能考得出,可是你们有我会编段子么?不屑和学渣为伍,又不屑与学霸为伍,最后的结果是,既没有当成编段子的学渣,也没有当成超级学霸。今年高考期间,我写了一篇《高考考不上,无非我这样》。其实我第二年还是考上了,读的是中国传媒大学。
记者:新出的这本微信集为什么最终取名为《你我皆凡人》?
六神磊磊:你想啊,假如我们生在武侠小说里,最终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?郭靖?令狐冲?且慢说这些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,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,可能都难以进入江湖上那些顶尖的大公司,比如少林公司、武当公司、全真公司。事实上,能有幸进入“秦家寨”这样的区域性大企业,学上一门“五虎断门刀”之类的技能,都已值得同龄人艳羡。
我们何幸自己是读者,不是侠客;何幸自己不必亲历江湖、刀头舐血,而是由大师们书就武林青史卷册,送到你我手中“指指戳戳”!这本书里收录的,全部是我一年多来“指指戳戳”的文章。我自知这是在用凡人肤浅的目光来度量英雄,例如抱憾于王重阳和林朝英的不会恋爱,但或许在他们的眼中,俗世的情侣关系并不值一哂;又例如感伤于殷素素太快被江湖忘记,也许在殷小姐看来,碌碌庸众的怀念毫无价值。但话说回来,嘁嘁喳喳、品评豪杰,不正是专属于你我凡人的乐趣吗?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